“假日经济”再升温 “五一”文旅市场活力足
在河南洛阳,假日经济牡丹花海古韵悠悠,再升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欣赏;在山东济宁,温文潮州市某某生物科技厂国风舞蹈、旅市力足川剧变脸表演轮番上演,场活沉浸式实景演出吸引八方游客;在上海外滩,假日经济霓虹闪烁人流如织,再升现代都市尽显蓬勃生机;在广西阳朔,温文山光水色如诗如画,旅市力足小城成为旅游热门“打卡”点……
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场活各地餐饮、假日经济购物、再升文旅等消费市场再度开启“人山人海”模式,温文潮州市某某生物科技厂人们出游意愿强烈、旅市力足消费热情高涨,场活折射出了“假日经济”市场的广阔空间。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显示,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到135846.27万人次,比2023年同期增长2.1%,“流动的中国”满载生机与活力。
节庆时令、重点品类、特色民俗……“假日经济”火热,背后折射出我国消费市场的活力与潜力,各地特色文化活动接连展开,文旅产品不断丰富。
在陕西西安,大唐不夜城街区里游人如织,身着唐朝服饰的“房玄龄”和“杜如晦”与随机挑选的游客互动答题,幽默的谈吐令“爆梗”不断,引发阵阵喝彩;在河南安阳,殷墟景区的游客络绎不绝,无数甲骨片做成一条从天而落的“瀑布”,取“文字瀑布垂流,千年文化源远”之意,观众从中穿过,感受文字“长河”的魅力;在天津古文化街景区,民间花会踩街活动精彩纷呈,泥人张、耳朵眼炸糕等非遗、老字号店铺游客盈门,“探店寻宝”“夜游打卡”等沉浸式体验活动带来夜间游览新体验……
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文旅自古不分家。”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,当前各地的文旅融合进程已经从“诗和远方”的观念融合,逐步发展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。要进一步结合5G、智能硬件、AR/VR、神经界面、数字媒体、短视频等新一轮数字技术,重塑文化和旅游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基础。
同样是假期出门旅游,这个“五一”假期,许多年轻人选择避开热门出游目的地景区的客流高峰,探索“小众城市、冷门景点”的出游度假新模式。飞猪数据显示,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、六盘水、阿里地区、嘉峪关、陵水黎族自治县、乌兰察布、海南藏族自治州、安顺、景德镇、朔州等目的地旅游预订量同比去年平均增速达2倍,县域和乡村旅游迎来“反向游”“捡漏游”的新潮流。
去“陇上江南”品西北美食,在西南边陲打卡“中国最大乡村图书馆”,去福建平潭欣赏“蓝眼泪”的梦幻场景,到河北正定穿汉服逛古城……日益完善的交通网络、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为包括县域旅游在内的“小城游”提供重要基础,随着“Z世代”年轻人旅游观念的变化,许多小城的美食美景、历史底蕴、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和文旅产品的吸引力不断上升。
境内旅游市场持续火热,出入境旅游也迎来又一次高峰。随着我国免签“朋友圈”持续扩容,出入境游持续升温。打卡长城和故宫、感受张家界奇秀山水、体验河南少林功夫、探索三星堆神秘传说……数据显示,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全国边检机关共保障846.6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,较去年“五一”同期增长35.1%,单日出入境通关最高峰达180.1万人次,西安、桂林、三亚、张家界等地成为境外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,入境游预订同比增长130%。
“过去一年,密集出台的签证政策、口岸的便利化政策和支付便利措施,促进了入境旅游快速升温。”业内人士指出,在大额刷卡、小额支付、现金兜底的政策促进下,入境游消费潜力持续释放,进一步推动经济向好向稳发展。下一步,要着力创新消费场景,优化消费环境,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,让“流量”变成“留量”,形成助推经济稳定向好的良性循环。
- ·柬埔寨国防部:边境冲突已造成13名柬埔寨人死亡
- ·新华全媒+|大山里的中非友谊小学开学
- ·美国在多米尼加扣押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的飞机
- ·新华视评|火热暑期彰显“流动中国”澎湃活力
- ·兵种军旗发布!组图来了
- ·邯郸一轿车当街撞伤多人:有市民倒地不起
- ·工信部发布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:燃油车最快2026年被淘汰?
- ·中国医生在非洲
- ·北京发布积水内涝橙色预警 市民出行尽量避开低洼处
- ·95后越南姑娘,每天跨国“通勤”!18岁就来中国“淘金”,已有4个铺面
- ·男子当天拔牙23颗再种12颗,13天后去世,卫健部门介入调查
- ·谁家研究生宿舍是酒店啊!这些985宿舍太豪华了吧
- ·不慎落水 咋救别人 咋救自己?看这篇就够了
- ·苹果与微信再交锋:微信创造了应用生态,苹果却想要征收每一笔交易佣金
- ·刘彬已任外交部党委委员
- ·媒体:路虎司机打人事件,需要一场“教科书式”普法